今天小編要為大家揭開歷史長流中的一小環
遠在先人居住於洞窟之中
就研發出了一款特別的工藝
材料取於自然,在烈火中迸發新樣貌
這就是「陶藝」的誕生環境
在課讀物中,也常提過陶器對文明發展的重要
還記得大坌坑文化、卑南文化等
陶器被裝飾上粗繩紋、花紋與繽紛的色彩
下面就讓小編分享「陶藝」的特色吧
陶藝,陶瓷藝術
最早可追溯自石器時代
陶器在當時僅作為「器皿」使用,沒有任何裝飾性
直到新石器時代,開始出現彩陶
陶器的裝飾性才逐漸出現特色
甚至到唐朝,陶三彩、彩陶與白瓷器等大為流行
在清朝則有十分著名的景德鎮瓷器
陶與瓷雖都是由土塑型,再經高溫燒製而成
但在原料與製作上不同,成品也有不同的效果
原料
陶的材料多為泥土或黏土,富含多種礦物質,可以透過調整礦物質比例,讓陶土的孔洞密度有不同的呈現,但也因成分多樣,所以成品表面不像瓷器般光滑,堅固度也較低
而瓷器原料為高嶺土,此種土中多石英、長石等,成分單純,所以燒製成的瓷器,表面光滑細膩、堅固度較高
燒製過程
陶器的製作較簡單,只需塑型、晾乾、燒胚、上彩釉、烘烤即可。重點多放在塑型的環節,需在最一開始就將胚透過拉胚、揉捏等方式塑型,一但燒胚後就無法更改
瓷器製作則較複雜,需先將高嶺土去雜質揉勻,才能開始塑形、晾乾,在燒胚前還需再細細打磨瓷胚表面,以確保光滑,之後再燒胚、上釉、烘烤
而燒胚時陶、瓷溫度也不相同,陶多為800~1200度,瓷則需1200度以上,所以瓷的堅固度與硬度都相對陶高
成品樣貌
陶器成品表面有小氣孔,手感些微粗礪,有質樸、柔和的生活感,所以陶器現在常被製成盆栽、花瓶等,為環境增加休閒感
瓷器成品精緻光滑,手感細膩,常用於茶杯、碗盤等,需要就口使用或高雅的場合
以上就是本次的小知識分享
「陶瓷」兩個字常被綑綁使用,但實際兩者差別甚大
陶器與瓷器的使用場合也不太相同
小編還記得國中的美術課上
老師讓我們捏的陶罐,還被小編媽用來當盆栽
一致認為陶富有生意盎然的悠閒氛圍,做盆栽最好
所以喜歡自己擺弄花花草草、與大地親近的人
小編強力推薦去體驗一次陶器製作
會對土地有更深的感受
喜歡小知識的人,記得按讚給小編一個鼓勵
記得追蹤粉專才不會錯過任何最新消息!
圖片參考自pinterest
資料參考自維基百科